近年來,一種以電話銀行、網絡銀行、手機銀行為代表的“電子銀行”開始進入并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。多家銀行都成立了專門的電子銀行機構。甚至在一些理財類業(yè)務上,其所占比重達到了20%—40%,逐步成為主渠道之一。
銀行電子化給銀行業(yè)務帶來了顯著變化。
首先,客戶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大大改善??蛻艨梢杂煤艿偷某杀炯皶r獲取大部分信息,完全能夠對各行的產品、業(yè)務進行比較。
其次,銀行價格體系被打亂。在電子銀行的一個系統(tǒng)平臺上,業(yè)務量的增加帶來營業(yè)成本的增加微不足道。這必然造成各家銀行采用“薄利多銷”的策略,原有的價格體系被打破。
其三,金融創(chuàng)新加快,出現大量新業(yè)務。以前不能做的業(yè)務或者無利可圖的業(yè)務現在已經變得很有吸引力了,如代收電話費,客戶自己打個電話或者上網辦理,銀行、客戶雙方的成本都大大節(jié)省了,從而創(chuàng)造了贏利空間。而《電子簽名法》4月1日正式實施后,解決了長期困擾電子銀行的一大問題,相信有更多傳統(tǒng)業(yè)務很快就會轉移到電子銀行上來。
但在同時,以上三個變化直接帶來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客戶忠誠度急劇下降。有的客戶在各銀行產品之間反復計算比較,處于游離狀態(tài)。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呢?一是轉換成本低。目前轉換銀行可能只是在家里動動鼠標而已,其他的事銀行已經包辦。二是電子銀行的信息透明,大大降低了客戶選擇銀行產品和服務的“購買成本”,而各銀行的信譽也都遠高于一般商譽,結果就造成客戶選擇任何一家銀行的“購買成本”都很低,于是品牌在這里就失去了作用??蛻粼凇爸艺\”和“實惠”之間更多地選擇了后者。三是通過電子銀行渠道做業(yè)務,客戶不受人情的影響,稍不如意,動動鼠標就換了銀行。
在這種情況下,電子銀行營銷如何著力?
一是產品定價。既然“實惠”比“品牌”
對客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,那么電子銀行產品定價就應該以“薄利多銷”為定價策略,以越過“盈虧臨界點”多銷的業(yè)務量來彌補薄利帶來的損失。實際操作中,對新業(yè)務制定低價策略,忍受一定時期的虧損,迅速越過“盈虧臨界點”,以市場占有率為目的,才能取得長期回報。
二是服務細節(jié)??蛻羲查g做出決定的增加,服務細節(jié)就是拉住客戶的法寶。在客戶游離于各銀行之間時,往往一點精致的細節(jié)就能讓客戶留住。這些細節(jié)需要好好地動腦筋,例如,利用網絡、電話與客戶進行在線交流,為冰冷的高科技增加一些人情味。
三是營銷水平。使用數據倉庫營銷、CRM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(tǒng),除了發(fā)現客戶的現成需求外,重點要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,創(chuàng)造客戶的新需求。銀行之間同類產品的競爭,成敗往往系于客戶的一念之間,這也恰恰說明,誰的營銷水平能把握住客戶的沖動,誰就能領先一步。
來源: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