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私域這么多年,經(jīng)常會碰到有人把私域和銷售混為一談,明明做的是銷售,問的卻是關于私域的事情。
所以,我打算通過一篇文章來好好說道說道,私域和銷售的本質區(qū)別是什么?
我們先來看看兩個概念。
我覺得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(shù)人對于私域的定義都是不準確、不合理的,如果拋開實際情況來談概念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
所以我在這里重新給私域下一個全新的定義。
私域是指商家在微信生態(tài)里,對自身所擁有的用戶進行一系列的運營培育動作,以此來獲得相應的產出與轉化。
這個概念,涵蓋了私域的幾個核心關鍵點:
1.明確了主體的性質
私域的主體是商家(企業(yè)或者個體),而不是個人,個人定義為微商,而不是私域。
這一個區(qū)分我覺得很有必要,一方面是為了強調私域入局的門檻與難度,另一方面也保證了私域這個行業(yè)需要具備一定專業(yè)的素養(yǎng)。
2.場域即微信生態(tài)
過往的私域概念里,其實場域是沒有界定的,它的范圍比較寬泛,但是我這里直接把場域定死,更加符合目前私域的一個現(xiàn)狀。
無論大大小小的企業(yè),實際上他們的搭建的私域模式幾乎都是建立在微信這個生態(tài)里,因為微信是目前為止,最適合做私域的場景,沒有之一。
概念是死的,人是活的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會有不一樣的概念來詮釋新的物種。屆時私域的場景可能已不再是微信,而是別的場景。
3.自身擁有的用戶
在微信生態(tài)里,這部分用戶你可以通過社交的手段,來直接多次反復觸達。
但在這里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認知,就是你微信里的用戶實際上并不屬于你,只是在意識上,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直接觸達用戶罷了,與其說是擁有,不如說是一種策略。
因為你的用戶別人同樣也可以觸達,私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相對封閉的公域。
4.運營培育
用戶從沉淀到轉化的過程中,私域還多了一個步驟運營培育,而這正是私域流量里最核心的本質。
用戶剛進入到私域流量里,大多數(shù)時候是不具備轉化的勢能的,如果簡單粗暴的進行轉化,不僅轉化率低,還會導致大部分用戶的流失,這可以參照早期微商1.0時代。
5.產出與轉化
轉化在整個私域鏈路里,所占的核心比重是非常低的,甚至我覺得在設計私域方案的時候,都可以把產出和轉化置身事外。
因為產出轉化其實是結果,真正重要的因子,有因才有果,種什么樣的因就得什么樣的果。
轉化只是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來衡量運營培育動作的直觀效果,以此來進行策略上的調整與優(yōu)化。
OK,說完私域的概念,我們再來說一說銷售。
銷售就是把自己的產品推薦給別人,通過出售、租賃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產品的行為,讓別人來購買你的產品。
所以銷售的核心本質就是如何把產品賣給客戶。
基本上每一個公司都會存在銷售部門(銷售行為),企業(yè)就是產品的生產方、參與方,只有把產品賣出去,企業(yè)才能獲得收益,才能支付房租、水電費、廣告費、員工工資等成本。
站在企業(yè)老板的角度來說,可以沒有私域,但是一定要有銷售,這是企業(yè)的基本盤,是企業(yè)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知道了私域和銷售的概念之后,我們再來總結一下私域和銷售的本質區(qū)別是什么?
1.出發(fā)點不一樣
私域是“用戶培育”的運營邏輯,而銷售是“用戶轉化”的買賣邏輯。私域講究的是如何與用戶建立起更深的鏈接,更高的信任度和粘度。銷售講究的是如何把產品的優(yōu)勢和亮點傳遞給用戶,讓用戶認可你的產品和銷售行為,進而產生購買的意愿。
如果說私域是OKR,那銷售就是KPI,一個是以過程為導向的運營模式,一個是以結果為導向的運營模式,雖然都有業(yè)績指標,但側重點不一樣。
私域和銷售就像一條曲線和直線,目標和結果都是一樣的,所不同的是私域走的是曲線救國的道路,而銷售則是單刀直入。
所以,私域和銷售的出發(fā)點是不一樣的,思維方式和行為指令也不一樣,私域更多的是用戶思維,而銷售是直接的轉化邏輯。
2.時間周期不一樣
把私域和銷售時間周期混為一談,也是很多企業(yè)最大的一個誤區(qū)。
做過銷售的都知道,銷售大多數(shù)時候,追求的是如何更加快速的轉化,如果當天的客戶可以做到當天轉化,那說明產品力比較好或者你的銷售能力很強。
但是私域不一樣,事實上,私域追求的不是快,而是如何慢下來,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私域時間周期的文章,做私域,要學會細水長流!
私域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,細水長流,而不是大刀闊斧,一步到位。相比于銷售的直接,私域就顯得比較婉轉。
3.轉化場景不一樣
私域同樣也會包含銷售的行為,但是轉化場景不一樣。
銷售的轉化場景更加廣泛,可以是電話銷售、展會銷售、線下談判等,而私域的轉化場景相對比較局限。
私域是微信生態(tài)下的場域,從用戶的拉新、運營培育、轉化、裂變等一系列動作都是基于微信生態(tài)進行的。
不過隨著私域商業(yè)形態(tài)的不斷轉變,私域的運營培育結合銷售的轉化也是很多企業(yè)考慮的運營模式。
銷售額=私域(用戶培育)+銷售(用戶轉化)
用戶培育可以在私域的場景里,但是用戶轉化放在別的銷售場域里,包括打電話進行轉化,把用戶邀約到展會、沙龍進行轉化等。
所以,私域不僅僅包含GMV的轉化,還包含拉新的轉化、展會的轉化等。
4.團隊要求不一樣
問大家一個問題,你覺得做私域的可以去做銷售嗎?或者說做銷售的可以去做私域嗎?你覺得哪個轉變的難度比較大?
我還真碰到過,把一個銷售部門直接拉去干私域的,結果就是私域干不出來業(yè)績不說,銷售的業(yè)績也越來越差。
前面我們已經(jīng)說到私域和銷售所具備的思維模式和運營策略是不一樣的,銷售更多的是追求快速的線性轉化邏輯,而私域則是用戶的培育邏輯,是兩種不同策略的模式。
作為一個私域運營,首先要具備一定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思維,要熟悉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線上運營策略,并且還要熟悉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運營工具。
最重要的是,私域運營一定要具備很強的用戶思維。用戶思維我們講了那么多,但是好像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具體的方法論上就是,用戶數(shù)據(jù)分析、用戶喜好洞察、用戶分層化管理,要懂得借鑒工具和平臺來分析用戶的行為。
而銷售則更多的是要具備很強的社交溝通能力和邏輯能力,我們要通過相應的話術來介紹自家的產品,而且還要讓客戶感到舒服,別看說起來簡單,但是很多銷售在推銷產品的時候,讓人感到的是壓迫感,好像在跟客戶說你今天一定要買,不買我就不走。
作為一個銷售,還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,為什么有些銷售說著說著就說不下去了,圓不回來,那是因為他所說的事情到處都是漏洞,客戶一抓一個準,被反問的啞口無言。
一個銷售可能不需要有很強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意識,但是一定要具備很強的社交溝通能力。
無論是用私域的邏輯來談論銷售的行為,還是要銷售的邏輯來談論私域的行為,都是不合理的,因為它們屬于兩個不同維度的東西。
所以,有的時候并不是說答案不對、方法不對,而是本身問題就不對。
真正的自由是有的放矢的自律。
我們經(jīng)常誤以為毫無節(jié)制的放縱其實就是自由,其實不然。
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自律上,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,如果說我們只是一味的放縱自己來追求所謂的自由,終有一天,必將會遭到自由的反噬。
在動畫片《長安三萬里》里,李白和高適在官場中的態(tài)度,便是對自由最好的詮釋。
李白生性灑脫,浪蕩不羈,進入官場之后,也是整日飲酒,醉生夢死,最終導致夢碎官場,唏噓一生。而高適始終對自由保持著一份敬畏之心,堅守心中的目標,克制自己。
自由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借口、一個擋箭牌,是懶惰的借口,是無能的擋箭牌。